离开学校,他们褪去青涩,利用专业所学,在热爱的领域发光发热,逐步成长为行业的重要力量。又到一年秋招季,一些新行业新职业能否选择?各类岗位具体负责什么?进入相关领域后,该如何发挥专长?记者联系上部分毕业生代表,希望他们的故事可以给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些经验和参考。
特教老师:用心浇灌,静待“苔花”开
“乐乐,上课啦”“楠楠,回教室”……10月22日早上9:03,距离第二节课还有2分钟,栖霞区特殊教育学校二(1)班语文老师吴孟涵一个个喊学生们回教室,上课铃打响,班级里的9个孩子陆续坐定。在这节课上,他们主要复习语文课本中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包括《好吃的水果》《不挑食》《我有一双手》等。
2023年从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毕业后,吴孟涵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担任这9个孩子的生活语文老师。一年多以来,吴孟涵将自己对特殊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热爱,倾注在这群特别的孩子身上。在22日的语文课上,吴孟涵用颜色鲜艳的卡片,带着孩子们重新认识弯弯的香蕉、红红的苹果、圆圆的西瓜如何用“汉字”书写,同时教会他们单韵母“i”的正确发音。
一开始,大多数孩子都能跟着老师的节奏,但课堂进行到一半时,细心的吴孟涵“捕捉”到有些娃“坐不住”了,乐乐就是其中之一,他频繁地站起来,时不时向教室外张望,还唱起了歌,即使在老师的示意下也无法安静下来。吴孟涵暂停教学任务,走到乐乐身边,拍拍他的后背,轻声安抚他,让他抱臂坐好,并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带着大家做起了律动操,乐乐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了课堂。
“对于特教老师来说,这样的情况很正常。我们的孩子大多是孤独症儿童,有些是有智力障碍。一节课35分钟,他们很难全程专注。作为老师,有爱和耐心是一方面,专业性也是一方面,每个孩子的症状不同,需要我们去读懂他们的行为,了解他们的需求。”吴孟涵说,经过一年的相处,她对孩子们的各种习性了如指掌,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她就知道他要做什么。
和普通老师相比,特教老师工作难度大、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为什么想要从事这样一份职业?“在学校时,老师就给我们打过预防针。他说,特教老师会遇到很多种突发情况,小朋友吞异物,随时跑出去,甚至尿裤子等。课堂上,即使你付出十倍的努力,但可能得不到他们的积极回应。你们现在就要想好,将来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吴孟涵说,读了特殊教育师范专业,那就要发挥专长,就业时,她坚定地选择当一名特教老师,在真正走上岗位后也从未打过退堂鼓。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从一年级到二年级,吴孟涵惊喜地发现,在专业引导和科学干预下,孩子们大多数情况下能听从她的指令,朝着更好的方向进行,“用心浇灌,一天比一天更好一点,‘苔花’也能昂扬绽放。”
古籍修复:执着专注,择一事终一生
10月22日上午,在浙江省图书馆古籍部,刚入职1个多月的朱东成和往常一样,拿起一叠新宣纸开始装订成册。“我这是在模拟古籍装订,打磨技艺。”朱东成说,图书馆每个新人都得经过好几年手艺的打磨,最终才能有机会参与馆里古籍修复工作。
22岁的朱东成今年7月毕业于澳门挂牌论坛古典文献学(古籍修复)专业,在校期间,他学习了《古代汉语》《古典文献学》《古代文学史》等理论课程,还系统化学习了书画装裱、古籍修复的实操技艺。
古籍修复行业对朱东成而言是误打误撞进来的。他告诉记者,当年他报考了金科院的另一个专业,不过最后被调剂到本专业。一开始他并不是特别喜欢古籍修复,尤其是大一上的都是理论基础课。“那时,枯燥的古籍修复理论课一度让我产生了想调剂专业的想法。”朱东成回忆,但当大二进入到实操课,面对承载厚重历史和中华文脉的古籍,他一下子确定——这就是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
为了学好古籍修复技艺,朱东成对自己严格要求。当时他为了打好一团糨糊,一个人悄悄在实验室里练习了一晚上。“打糨糊是装裱和修复的基本功,如果我连这个都做不好,也就不用考虑将来做一名职业人了。”朱东成给自己加油鼓劲。没有上手操作过的人不知道,其实想打一盆糨糊可不容易,水多打薄了,糨糊没有黏性,无法装裱;水少打厚了,糨糊里有疙瘩揉不开,影响装裱效果。一盆不行再来一盆,最终,连续打了十几次糨糊后,朱东成终于打出了厚薄均匀的糨糊。
大学4年期间,凡事精益求精的朱东成,在栾承素、周苏阳老师的带领下,练就了一双超级稳的双手。今年4月,浙江省图书馆放出招聘启事后,来自全国古籍修复专业的大学生都赶来碰碰运气。在笔试环节成绩并没有遥遥领先的朱东成却在实操环节一举反超。当天,面试官给大家出的考题是“在三个小时内,完成一本四眼线装书的装订”,朱东成提前半小时交卷,并获得现场多位专家认可:“小伙子基本功不错”。
最终,朱东成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入职该图书馆。到图书馆报到后,面对馆内浩如烟海的古籍藏书和扑面而来的墨香味,朱东成一下感觉自己是“小米虫掉进了米仓”。“一想到今后我有数不完的古籍待修复,我就有干不完的劲!”朱东成说,不过,作为一名新手“小白”,图书馆可不会让他们一上来就接触古籍,而是先慢慢磨炼心性和手感,每日一练的古籍装订模拟由此而来。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传帮带,图书馆还给每位新人拜了一位“师傅”,朱东成的“师傅”就是国家图书馆修复专家、浙江传习所导师胡玉清。“师傅对我倾囊相授,要求也非常严格,我每天装订的古籍作业都要给他检查呢。”朱东成表示,在这样浓厚的工作、学习氛围中,他感到充实而快乐,“古籍修复是我这一生要从事的职业,我有一辈子的时间好好学、慢慢悟。”
本文刊于2024年10月24日南京日报,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5/html5/2024-10/24/content_61_177513.htm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