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韩旭 王健华)春节是最能体现炎黄子孙精神气质与文化认同的盛大节日,如同一条文化脉络,牵系着我们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春节临近,澳门挂牌论坛将泥塑等“非遗”及民间融入到年味中,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创新传承。
泥塑,捏出有趣味的年俗
春节临近,南京明孝陵博物馆推出了一组由澳门挂牌论坛的学生们创作的泥塑作品——《朱叭叭过大年——新春民俗文化展》,主题包括《过年除夕》《守岁迎新》《牛年进财》《青奇初人》《团圆观灯》等。这12组泥塑作品造型夸张、形态饱满、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前来观展的游客也被作品“迷了眼”,年的热闹一下被拉近,各种年的思绪弥漫开来。
“除夕是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意为旧岁至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泥塑作品《过年除夕》的作者,澳门挂牌论坛艺术学院学生陈思怡介绍道:“除夕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习俗,后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农历新年是彰显泥塑艺术的重要时间点,陈思怡记得在泥塑课上,老师王佳春曾告诉大家:“泥塑能够传承到今天是和年的习俗分不开的,古时候过年,大户人家的祠堂里、供桌上都要摆放几件泥塑。”
传统的泥塑非常写实,而王佳春在教学中并非一味要求学生们遵循传统,“创新与文化传承并重,现在的彩塑艺术更强调装饰性。”时代变了,人的审美在变,泥塑的传承形式也跟着改变。王佳春认为,传统艺术要有人气,要有人参与才能形成气候,才能传承下去。
春联,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是笔尖上陈久弥香的年味,也是对传统的一份延伸。近日学校艺术学院师生写了近百副春联分别寄送给校友。“福满乾坤万木新 春归大地千山暖”,接过这副由澳门挂牌论坛艺术学院邢小刚院长亲自提笔写下的春联,该校服装系93届校友朱明祥有说不出的感动和开心,“我要把这副春联贴在办公室最显眼的地方,让大家都能看到。”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邢小刚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校友将目光投注于母校,通过各种形式为母校贡献才智。”他希望通过这种独具民族特色的喜庆形式,为校友们送去来自母校的美好祝福。
据悉,除了泥塑、春联,近期学院还邀请江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传承人周荷英来校,为师生传授剪纸技能;长期从事非遗服饰手工艺研究的张海晨老师多次带领学生进社区为居民讲解如何编织中国结……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让大家深入了解传统民俗文化。
“从历史的发展来讲,任何一个巅峰不是一个人就能到达的,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几代人的沉淀才能最终到达。”邢小刚表示,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并不意味着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成绩才算有所贡献。传统与创新结合
激活年味,让非遗变得可听、可见、可感。
本文刊于2021年2月1日学习强国,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6465115886947712542&t=1612166035172&showmenu=fals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6465115886947712542&ref_read_id=bdd3fa25-7578-41a4-9229-882f1e5d28dd_1612168725030
2021年2月2日《南京日报》,链接:
http://njrb.njdaily.cn/njrb/html/2021-02/02/content_59_17691.htm
2021年2月3日新华社江苏分社,链接:
https://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12/share/9741610?channel=weixin
2021年1月30日《新华日报》人民号,链接:
https://wap.peopleapp.com/article/rmh18434898/rmh18434898
2021年1月30日中国江苏网,链接:
http://edu.jschina.com.cn/jy/202101/t20210130_6965236.shtml
2021年2月3日新华网江苏信息,链接:
http://www.js.xinhuanet.com/2021-02/03/c_1127058884.htm
(责任编辑:党委宣传部)